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减少领导职数”。近年来,安徽、江西、四川等地先后试点实行乡镇党政正职“一肩挑”,探索乡镇党政发展。
6 i; B/ K9 d1 r7 Z4 W& j: j- `+ h* w
7 W1 L- P6 O! Q乡镇党政正职“一肩挑”作为一件新生事物,当前仍处在探索和实验阶段,所带来的效果也是利弊相随的。利就是带来的“四化”,即:组织步调一致化、政务运行高效化、责权范围扩大化和行政成本精简化。这对于乡镇党委协调各方、统揽全局、强化基层农村工作都是有助推效应的。弊则在于随之衍生的“四难”,即:权力制约难、职责分配难、角色定位难以及监督落实难。乡镇主要领导的权力更加集中,更加难以监督,这是值得推敲和改进的。! Q2 d" i" Q P e8 M* i
5 D" L! s' j7 e. @
如何兴利除弊,稳妥推进,合理使用“一肩挑”模式,笔者有以下思考:1 I6 ~0 v \" _
) M( y$ g! _3 P1 c2 q, ?提高“一肩挑”干部素质
1 r1 y ~* V% |% J- p, _ x$ E) U) q0 X
完善选拔方式,确保公开透明选人。探索完善公推公选、公推直选乡镇党政正职制度。选拔过程做到“三公开”、“三推荐”,即选拔程序公开、考察人选公开、选举过程公开以及组织推荐、干部推荐、群众推荐。
, `; [+ |7 \& N3 x5 W, Q$ O; a4 {$ Y3 d) ~ \- Z
完善任用机制,确保选贤任能用人。拓宽选人视野,在“一把手”任用上,既要选择全才型的,又要兼顾专业型的;既要把握稳重型的,又要考虑开拓型的。
& a- o+ N8 `. I0 t9 |
( z# z7 M+ i& n0 i+ ~完善培养机制,确保德才兼备育人。建立“一肩挑”干部任职培训、任期轮训和日常学训制度,通过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等方式,提升“一肩挑”干部政策理论水平,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 _' J0 Y& I% A5 z* ~7 K$ B* s7 K2 n* P% u" g/ y. v2 y( o
规范“一肩挑”运行机制& j- x- f1 Y* S. b9 |, G8 P
- o$ \+ I1 A* T q* V
完善履职制度,规范履职行为。一方面界定职责分工,明确“一把手”职责,避免责任推卸。另一方面加强考评考核,日常与年度、业绩与群众满意度相结合。
& p0 {/ I9 o: v7 N2 M8 U) E# [! Y3 r B
完善政务运行,规范从政行为。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财务、人事的集体议决,重大决策咨询听证等制度,避免“一言堂”,畅通民主渠道。
F6 T2 i$ d; T% I
5 v, i C5 b# h3 ?( A" j1 a增强“一肩挑”班子整体能力
- k3 ~; z0 w+ i0 G* o" u% x8 ?7 i d( O- T3 m4 I) s
优化职位结构。为“一肩挑”干部选好副手,做好整合、优化分配,充分发挥副职干部监督、助手效用。 U) _7 B" h2 x0 o
" p0 o; k& s R/ z优化年龄结构。合理使用每一个年龄段干部,不在年龄上“一刀切”,既配备年轻干部,又配备年富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充分调动各个年龄段班子成员积极性。
# G# v# o1 t7 |$ `9 h S4 y9 ~ m, T9 }# ], v
加大“一肩挑”干部监督力度7 f! L) C! z" C- z
+ m4 L3 x" P' h3 t0 n扩大监督范围。“一把手”监督做到“三定”、“三向”,即乡镇纪委定点、县区纪检定时,乡镇人大定人;下级方向敢监督、同级方向能监督、上级方向严监督。确保“监”出压力,“督”出实绩。
0 z: l0 g+ d$ Y/ Q% E
0 |! i0 m) x/ Q8 b& s增加透明力度。建立健全党务、政务、财务公开等制度,加大公开力度,加强绩效监督程度,做到决策过程阳光化进行。(涟水县委组织部 侍海洋)
9 q. m$ y- V5 m: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