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记录、存查的意思,也指专门办理的案子。
' ]( [3 r, P$ k; V8 N7 K- K' @〔在案〕已列人公务处理记录。例:关于改造“三级跳坑”住房的问题,市政府已记录在案,不久即可拿出改造的办法。
3 s2 X6 L) P( ?〔备案〕向上级做出报告,以备查考。例:中层干部可由你厂任免,但要报总公司备案。
* O7 }4 `$ G4 Y9 \. R+ ?1 m6 |〔议案〕提供审议、讨论的专门问题。例:此次常委会的议案共有三项。( {! @" l4 M; O
〔案牍〕〔文案〕公务文书的别称。汉朝时管公文称“文案”,明朝时管公文称“案牍”。$ i, Y1 @+ f- D" W1 D9 U" W
2.〔按〕“依照”的意思,如:“按章纳税”、“按政策办事”、“按制度去做”等。2 r `: x& E( s3 t5 U
〔按期〕依照规定的日期。例:今后凡发生大事、要事,一律依照《大事报告制度》的有关规定按期、按要求如实上报,不得有误。9 E5 ?* i4 X0 b7 R/ B
3.〔报〕陈述、告诉的意思。! Z2 E* j* a. ~( N3 ^0 E n7 L; a9 y. s
〔报请〕向上级行文请求解决、答复、批准某一问题。例:对此间发生重大问题的处置,事先一律报请市委审定,不得自作主张、擅自处理。$ I# G# c+ k6 X
〔报经〕“向上级的报告已经由”的意思。例:我地区《关于××体制的改革方案》,已报经省政府核准。
2 N/ B, c- N, K9 V+ x〔报送〕向上级呈报。例:现将分局《一九九O年工作计划》报送市局,请予审示。0 x) ]$ y3 z* C
〔报批〕呈报上级机关批准。例:关于党委班子的人选,将另行报批。
2 g& k" R l/ }! v7 s4.〔颁〕“下发”的意思。
7 v% T8 L& M+ A& E' p5 R6 Y〔颁发〕发布、授予。如:“颁发文件”、“颁发法规”、“颁发奖品”、“颁发证书”、“颁发勋章”、“颁发奖状”等。
* t, M4 M1 h% c〔颁行〕颁布、施行。多用于政策法规的颁发与贯彻、执行。例:居民的身份证,由公安机关负责颁行和管理。4 `7 o# q. G; w+ L
5.〔本〕“自己”、“现今”、“按照”等意思。; l0 \' `) T7 q) u' v
6.〔必〕必须、必要的意思。
5 `( f* G5 b1 W+ i. p, _3 t2 ?3 o〔必须〕表示事实上、道理上的必要。带有指令性口气,一般用于下行文所讲主张、提要求部分。例;“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对经济投机诈骗犯罪活动必须引起严重注意。”
- B9 S& S7 q* o0 J8 ?) Q〔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例:组织现岗的文书工作人员系统学习文书、档案知识是加强文书队伍建设所必需的。在使用指令性口气时,应用“必须”而不要用“必需”。
T7 P2 c& T1 ?6 P% ~- q- t〔必要〕不可缺少,非这样不行。例:在我们干部队伍中大力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十分必要的。
3 \8 f6 |6 x6 q7.〔布〕宣告、公布或布置的意思。 [7 q- V- V5 X; Y# v! S7 ^
〔颁布〕颁发。多用于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的公布用语。例;从1949年建国开始到1957年7月止,由中央国家机关颁布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法律、法规共有4018件。4 D G( \+ W1 B" t: j; J% [& G3 }
〔宣布〕公开发布。多用于命令、令、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的公布用语。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于1988年4日12日宣布第二号主席令。
" `9 w7 d* Q" h4 b6 ~' v7 k( Y〔发布〕公开宣布。侧重于法规、指示、通知文件的发布用语。
. ]5 [' P0 {: a' [2 I; b" T" x〔公布〕公开发布、宣布。多用于公布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的一种程式性的用语。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已由……通过,现予公布……6 C- ?; t+ O1 {+ I( q, n2 R$ b
〔此布〕在这里宣布。多用于布告的结尾用语,按照习惯,另起一行,空两格,使用与发布机关名称字号相同的大号字,以示醒目。 D: E. U( R4 d C5 w5 y
8.〔不〕表示否定、不用、不要的意思。 q3 x) U% ^2 p7 ~2 D, Y8 D, u
〔不必〕表示事理或情理上的不需要。例:要集中主要精力抓大事、要事,不必事无大小、样样都要亲自过问。; ^4 Q0 x6 h0 F0 i* u# T( ?
〔不测〕出乎预料。例:要提高认识,加强思想工作,稳定情绪,以防不测。( e' G7 V. H) G( N+ @' G7 P
〔不法〕违反法律。例:对走私贩私、投机诈骗等不法行为,应予坚决打击。
! l+ _( ~ G! S$ p c b3 q# `. T# P〔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例:××钢厂开展增产节约的做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有关部门不妨一试。- L1 l8 V- X; b' |
〔不苟〕不马虎。例:全体工作人员都应在工作中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7 M2 }3 }8 C/ b% P〔不讳〕不隐瞒、不避讳。例:“供认不讳”、“无所避讳”等。
Y! W& i5 A: K. X& q; l〔不日〕不久。例:你局所需的资料,不日即可送达。
# r1 x; ?8 V5 Q* d( u' `' t〔不宜〕不适宜。例:超出规定限额的奖金不宜发放,以免引起连锁反映,给工作带来被动。
6 P, s) B. V+ Y9.〔部〕部分的意思。, X. k! F* T7 w1 a: \
〔部门〕组成一个独立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整体的分属部位。例:××县委是由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及纪委、政法委六个部门组成的。6 a% c! @+ `' K8 s7 ], Z% x
〔部署〕安排、布置。多用于对比较重要的工作及全局性工作的安排与布置上。
) S( b. f& U: l) f- B, _: p4 s8 p10.〔裁〕公文中多指“控制”、“考虑”的意思。
9 {! t* P, m$ e4 n* V% b# F/ F〔裁并〕裁减合并。例:在这次精简工作中,对过于分散或重叠设置的机构要裁并。4 Y7 N) W' H' ?5 \4 ^( {+ r& q
〔裁处〕考虑决定并加以处理。例:对上述问题如何处置,请尽快裁处为宜。5 Q9 ]9 ?2 D5 L
〔裁定〕司法部门就某一问题的处理作出决定。0 _& Z# o4 i& }3 I5 E
〔裁断〕考虑决断。例: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看准了,就要当即裁断,切不可犹疑不决,坐失良机。
# K c* p+ ^& T5 q4 L〔裁减〕削减。多用于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精简工作。
0 D0 L2 L H& K1 o1 x4 z! |〔参〕“参考”、“加入”等意思。4 l$ J6 O% [% _1 Z. s7 |
〔参阅〕参考阅看。例:此件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苗头,可送李经理参阅。
% ?4 z# I' _" l5 Y4 T〔参考〕参照思考。例:这个做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供各单位参考。8 b* Y e. y- ^/ t) |8 U$ u
11.〔此〕“就这……”的意思。如“就这些内容”、“就在这里”、“就在这个时刻”等。
1 o9 q! ^1 C, [7 y〔此复〕就这样的内容向你做出答复。一般用于“复函”、“批复”的末尾。6 U" U x2 d, D" U5 A, }) p$ o
〔此令〕就这样的内容,并于此时、此地向受令对象发布命令(令)。一般用于命令(令)的末尾,属结尾用语。0 x1 _3 ^& c2 i* f8 q0 r
〔专此〕“专门在这里”的意思。多用于报告的末尾,例:专此报告。# N: N3 e9 X4 c# t3 u a
12.〔查〕“检查”、“调查”等意思。# \* T7 S& l1 V
〔查办〕一是查明罪错事实、加以处理。例:在清理整顿公司工作中,要认真查办各种违法乱纪案件,查办中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进行。二是“查办工作”。查办是办公室一项专门工作,即调查办理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批示交办的有关重大工作事宜和重要案件的工作。
k: z3 }8 ]/ q. |〔查抄〕依法清查并没收犯罪者的财产。9 S* l) @( Z. e2 b0 m
〔查点〕〔查对〕清查核对。例:对密级文件要认真进行查点,按期清退。3 Y" d$ |' g/ R: ]5 U [; V& w& E5 j
〔查收〕核对收下。例:兹将××年度报表一式六份送上,请查收。) ~- D# ~ ^& R- o
〔查询〕查问、了解。“查问”多用于下行文。例:据群众反映,你单位有动用公款为工作人员制作服装的情况,现特查询如下:……“了解”多用于上行文,向上级打听有关政策、规定内容等。例:有关我局机关牌子制作的具体规格,我们不大明确,现特派王兴同志前往市府办查询,望请给以接待为盼。
8 N6 M8 `, _1 o5 {* L〔查复〕了解并答复。用于下行文。例:关于你市第三纺织厂六月十七日发生的火灾事故,请速查复。/ c. h7 `" C/ b' ~) Y5 `
13.〔呈〕恭敬地送上。0 `1 t1 e* l( n; G, N9 u% W/ b# P
〔谨呈〕郑重、恭敬地送上。
9 M" G/ Q3 o( l9 S7 b9 k〔呈报〕向上级呈送报告、总结之类的文件。例:兹呈报我局《一九八九年工作总结》一式三份,请查收。
8 ^8 g9 l" O6 \) I9 t〔呈请〕向上级呈送请求批准性的文件及事宜。例:此题事关重大,将我们的意见呈请上级批准后再作答复。
# D6 P3 U+ m6 Y〔呈递〕郑重、恭敬地送上。
/ ]) }" |& Z* w3 |9 H/ n14.〔承〕客套话,“承蒙”和“承担”、“继续”等意思。5 Y# c k. e3 E" a w3 G
〔承蒙〕得到的意思。多用于便函的结尾用语。例:承蒙贵校大力协助,特表谢意。
# n5 C6 n7 W4 p# | ]# m$ [〔承办〕承受办理。承办是公文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含办文,又含办事。- A6 e$ e% Y- h0 T
〔承转〕将上级或下级发来的公文转发给下级或上级。' z2 x2 ], p9 q( I& u
15.〔等〕“等因、奉此”、“等情、据此”,均属旧公文程式惯用语。
( Z6 W/ _1 Z5 E" T A5 i〔等因,奉此〕用于引上级来文,“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 W# e% w* i# L. V
〔等情,据此〕用于引下级来文,“等情”用来结束所引来文,“据此”用来引起下文。
6 w- o+ C) v$ B) m" C o! h16.〔定〕“必定”、“决定”、“确定”的意思。
* v+ ^6 J+ j: d+ x5 ?〔定案〕在公文中多指对案件、方案的最后所作的决定。例:“引滦人塘”工程市政府已经定案,不久即可下达。
& \( [1 i; T0 j〔定夺〕在公文中多用于对决策事项是否可行的决定。例:关于兴建渤海水上世界乐园及修复大沽口炮台一事,请市府尽早予以定夺。
. m8 u- k( T% c3 f- D- n+ @1 `# C d〔定局〕对事情已作出最后决定,还表示事态已确定不移。1 R% b' X( F. N$ l9 f( p& f. N
〔定期〕有一定的时限。例:要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以充分行使职工的民主权力。7 R) `4 K$ T( y
〔定向〕有确定的方向。例:公文的主送机关是定向的。6 }: o0 u, w: s& g }2 O
17.〔动〕公文中多用此来表示“改变”、“使用”或“动不动”的意思。
; X& p* K r) p/ q〔动议〕会议中临时提出的想法。例:会议快要结束了,山东的同志们又提出了新的动议。
: {3 U3 H! L- W! W: V〔动辄〕动不动就。例:动辄训人。1 W& _! t4 k* l
18.〔对〕主要用以表明对象、范围。例:对因上当受骗而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必须追究其领导者的责任。
. |+ I8 x, h6 {8 Z$ ^〔对于〕表明对象或事物的关系。例:各级政法部门,对于那些重大投机诈骗分子,一定要依法从严从重惩处。% X* S9 V% P0 j& r! H1 x
〔对照〕对比参照。例:关于你库防火设施建设的验收标准,可与我老秘网市第一石油库的验收标准相对照,不必另制标准。# ~: o% @+ q7 g# r2 M& d
〔敦〕诚恳。
7 r& v: k1 S0 A8 D1 Y/ K/ R〔敦促〕催促。例:《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 L7 _0 e! }; Z5 p7 ], n〔敦请〕诚恳地邀请。
/ n3 x+ X8 a6 a7 @6 i# l19.〔奉〕“接受”等意思。例:奉县政府通知,马路两旁不得乱泼乱倒。4 z# o- t1 b4 f) `
〔奉命〕按照上级的命令。例:奉命发布公告如下:……
a9 {+ N1 W+ M. v〔奉告〕敬辞,告知的意思。例:无可奉告,多用于外交辞令。) ]" h5 E; s. i, d
20.〔否〕“否定”、“不同意”等含义。是上行文结尾用语的常用词,与“可”、“能”、“是”等结合,以表示“可不可以”、“能办不能办”、“行或不行”等意思。* H: [4 ]) f' Y' n( Y; k$ E
〔妥否〕是否妥当,正确与否。多与“请批示”连接在一起,组成“妥否,请批示”,作为请示的惯用结尾用语。. t3 v! }, R1 ?5 k6 j' ~
〔可否〕是否可以,与“妥否”用法相同。
: t' w% c! d+ H: W5 P8 |〔能否〕是否可能。例:你县支援我老秘网市郊区的稻种,能否在四月十日前送到,望告。
7 ~% k; T7 i8 A5 g21.〔函〕“信件”的意思。
$ s- j: T6 H9 P# z〔函电〕信件和电文的总称。
2 D. K6 j9 [- i% h% n' s7 m〔函告〕回信告知。例:所汇款项收到后,速予函告为要。
2 Y9 O: l% H J6 S〔函复〕回信答复。例:以上意见可否,请近日内函复为盼。多用于信函的结尾处。
7 g6 |& b/ g! @22.〔会〕“聚合”等意思。7 E; h8 `( H3 o$ f6 e' f
〔会同〕同有关方面一起。例:这件事可由税务局牵头,会同审计局、工商局办理。
6 L" [$ C- A* g; F/ V, N- `3 [〔会商〕相聚商议。例:省科协全体委员云集省会,会商科技振兴我省经济大计。. o3 Z4 B2 r1 D% [0 w% h/ y
〔会通〕融会贯通。
* _* S d" S ~〔会晤〕会面。例;玉××省长今天上午在科技大厦会晤来访的山西省科委的全体客人。
+ W, R2 w% u: V, ?' P4 ^〔简〕简单、简化。( I4 g" b3 m V
23.〔简称〕简化的名称。如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员会,简称为中共河南省委。公文中使用简称,应当是大家比较熟悉且被公认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要约定俗成。
4 u7 c8 h% G+ W# J# c" a. _& L〔简化〕变复杂的事情为简单的事情。例:要方便群众,简化手续。
) E* j2 V' _9 Q [9 u+ x$ |0 j& a, Y〔简洁〕简明利落。例:把公文写的简洁,没有废话,是克服“文山”的重要一条。
6 L8 p5 M* D: J0 p/ A〔简捷〕直截了当。例:汇报情况要注意简捷,不要兜弯子。
- P& A: J* r8 R+ F〔简练〕精练。例:公文的导语,一定要注意写得很简练,否则,就会头重脚轻,很不得体。: t/ k" T/ a, H1 H0 p# G
24.〔鉴〕警戒、审察、考虑到。
) F; D) }0 [. Z o" l0 J: S〔鉴于〕“考虑到”的意思。主要用于表明事情的原因,类似“由于”。例:鉴于此项工作经过试点已摸索到一些经验,故可在全省铺开。
0 C- r }: ~1 B/ K/ Z, l〔鉴别〕“辨别”的意思。例:对信息要加强鉴别工作,尽力剔除那些假信息。9 K3 m8 p8 \6 w4 H! L4 J
25.〔径〕直接。
$ f. }: n* m8 _& l7 v; r+ ^6 w〔径向〕直接向。例:有关六号文件方面的信息,请径向县监察局反映。
2 y5 M4 f; c& N E+ T o+ q) z" ]〔径与〕直接与。例:有关土地征用事宜,请径与建委规划处联系。
7 ^! `4 i! r* Q$ G26.〔就〕表示“现就”、“就在”、“按照”等意思。
4 \* m0 P0 A8 v$ e6 u& W2 I/ F. Q〔就此〕就在此地或此时。例:整个检查验收工作就此完结。5 O2 W. \. i6 k+ M- U( m
〔就绪〕事情安排妥当。例:待准备工作就绪后,会议马上召开。
" l6 _" Y* O }27.〔据〕按照、依据。% s3 N. \8 y! v) L& {. E8 g8 r
〔据此〕按照这个、这些。多用于从叙述到议论或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时的连接语。例:统计数字不实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一些单位领导人的思想作风不端正,如……(列举具体事例,编者注),据此,提出以下三条解决办法……) C5 X A) A1 F1 Y' y9 l
28.〔决〕决定。8 @# k) n8 I$ _" D4 k8 l
〔决策〕对问题的解决作出决定。例:决策是领导工作最本质的东西,没有决策就等于没有管理。
* U+ a4 j0 y& e" J8 _! A〔决断〕拿主意、出办法、决定事情。例:遇到问题,要及时作出决断,不可拖延。
! R4 p, J" v; `3 X/ d( o! g3 Q29.〔贵〕敬辞,在公文中称呼对方,如“贵厂”、“贵局”,以示尊敬。
5 F6 B. l. c7 c! F4 l: @30.〔例〕“照成规进行”等。( Z: O1 ]7 a3 N
〔例行〕按照惯例履行办理。如:“例行公事”、“例行报告”等。7 D0 p4 p8 Y; ?; B$ M" \; a
〔例外〕在一般规定之外。例:关于整顿清理公司的决定,适于各个地区、单位,无一例外地都要认真贯彻执行。: m! j2 n4 c% z' J0 S& x
31.〔了〕助词,公文中多用带“了”的句式,以此表示某项事情的完成时态。“了”还包含“结束”、“明白”的意思。8 ]5 t% V/ X: P
〔了结〕结束了。
; k) x- g6 s- V9 q& k$ J〔了解〕调查打听。例:要深人下去,详细了解事情的来胧去脉,以防判断有误。
4 S% ~* u( F0 T' R9 {% s〔临〕临时、到来。
& }6 S4 V! `6 |+ I+ Q5 }〔莅临〕来临。例:欢迎您莅临现场指导。
( w6 O/ E6 J6 j1 Y# G {$ A〔光临〕尊敬的宾客来到。
. ?* e4 W- g8 o& W32.〔令〕“命令”、“使”的意思。) V* I; S2 S! x4 _! ]% q
〔明〕“明白”、“公开”等意思。
/ {2 a8 l8 N1 D6 X$ Q〔明文〕明确的文字。例:严禁挥霍公款到处旅游,这在中央的文件中已有明文规定。- u2 ^ |# t1 Q
〔明令取缔〕公开发布了取缔的命令或要求。例:对黄色书刊,政府早已明令取缔。
8 v8 p5 S: N5 D4 v. z E7 C" u r; ]33.〔名〕名字、名称、名声。
3 C( i" A9 D/ A2 G3 l' X. I34.〔拟〕打算、草拟、起草。
8 w4 c1 T4 y, v i+ p〔拟于〕“打算在”的意思。例:拟于本月下旬召开全市增产节约动员大会,望各区、县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 ]1 p5 J1 p8 h5 |" P! f8 P+ `〔拟定〕草拟、制定。“拟定”与“拟订”的区别主要有三:一是前者适于宏观方面的问题,后者适于微观方面的事宜;二是前者适于大的场合,后者适于具体场合;三是前者不仅含草拟,还含有定局的意思,后者主要指草拟,不含有定局的意思。
! ?* |( `) o+ Y, s- ^6 p9 p) \ r〔拟议〕草拟、事先的考虑。例:我厂今年工作计划正在拟议之中,不久即可定局下达。
2 U5 N' s, } u35.〔批〕主要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来文、工作所表达的文字意见。1 ^1 v5 ?( `9 \* S
〔批示〕对下级报送的报告、计划等非请求性文件所作的文字批注。例:你局关于加强税收工作的情况报告,专署领导阅后已作了正式批示。1 W- |% V+ n _/ i$ Z# ^) k
〔批转〕对下级报送的请示、报告等文件,认为具有普遍参考或执行意义,从而加注文字批注后转发给所属单位。, Y- B9 y' i0 k9 { Y
〔批驳〕不同意下级的意见。主要表现为明文批注不同意。例:关于新建“渤海大厦”一事,业经市政府批驳,原计划应予撤销。
5 K! V) G4 q& l# P- l2 ~/ g〔批语〕批示文件的话。
" i: C; h3 e7 u' O5 r0 t〔批阅〕对下级报送的文件进行阅看、审批。
: V1 R" i/ h2 x% c36.〔启〕打开、开始的意思等。
' L( D! p7 L5 u〔启用〕开始使用。例:从即日起启用新的印章。 s7 D8 l: x& {2 i
〔启示〕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启示不是文种,不能把“启事”说成是“启示”。启事是一个文种,是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张贴墙壁上的书面材料。
6 g7 ?/ E& C& j# g# p5 L' K37.〔请〕敬辞,公文中主要用于上、平行文,如“请求”、“邀请”等。$ |9 q8 C4 B2 P1 O1 F
〔请予〕请给以的意思。属请求性用语。例:上述意见可否,请予核示。
5 [/ q7 t t5 K8 L) ^" z* q- \〔请求〕请准所求的意思。例:以上想法请求领导予以批准。- }' p _" V8 k
38.〔日〕“每天”、“一段时间”等意思。
8 d1 m4 o n* I+ B- B) u# s! h2 c〔即日〕当天。例:关于市委六届三次会议的闭幕消息即日见报不误。7 v& f$ U) |: t8 Y$ s# x
〔日程〕按日排定的办事程序。例:各级党组织要把安全保卫工作纳人党委的议事日程。
. Q$ e, S( F4 [+ ]+ C; r- O2 {〔日内〕近几天内。例:第六届全体职工代表大会,日内即可举行。
/ o0 ]+ ~/ q. O9 D: |2 M( E0 [ T〔日前〕前几天。例:关xx工作,日前已做了布置。
1 k# G; x& u) t〔日志〕多指非个人的日记,如工作日志。$ M" h3 v3 o# k; o1 Z
39.〔冗〕多余的、烦琐的意思,也指繁忙的事。
7 x/ N" o4 p# @% ]. R( `+ t〔冗笔〕指公文中多余的笔墨。4 Q2 B9 l( z" s- V
〔冗长〕指公文写的废话多,拉得很长。
% S1 O/ m/ Y' Y% |) N〔冗员〕指机关中超出实际需要的多余的人员。/ n6 b0 A8 [0 y8 M# J+ R
〔冗杂〕指繁杂的事物。4 f' \4 U8 {/ k+ R8 j
〔拔冗〕客套语,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例:务请您拔冗出席本届会议为盼。- t8 _+ F5 e& f u9 }7 G& T$ O
40.〔审〕审查。
5 ]8 Y3 q2 n2 @% Q: z9 T〔审订〕审阅订正。例:请办公室对此文稿作进一步审订。
# b' T' T# S1 ~6 q0 O〔审定〕审查决定。例:同意财务处的工作计划,请李厂长审定。3 C" ~$ ~# G' I) |3 T- E/ d
〔审核〕审阅核定。例:对安全办公室的经费预算,请财务处审核后拿出初步意见,一并提交厂长办公会议审定。3 H! _# h1 \* E- @
〔审批〕审查批示。例:现将我局《一九九三年工作计划》送上,可否请审批。) ]4 i' v( Z8 V( g" b( c
〔审议〕审阅讨论。4 ]& M, Q: a/ z
〔审查〕检查是否正确、有无问题。
) _3 d' c; Y* \% L41.〔时〕时间、时候、季节、当前、现在、时机等。
, v* T& e( }% C' a s; G. E〔时效〕法律性文件的生效时间及公文起现行效用的时间。例: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B Y8 {9 ^! i4 y$ g; F& q
〔届时〕到时候。常用于会议性通知及礼仪性文书,特别是请柬。例:兹定于九月三十日晚七时半在人民影院举行国庆电影招待会,现寄去入场券一张,请届时参加。9 t9 E6 D& \; e
42.〔示〕指出,表示出来。/ ~3 N2 a9 p2 { n
〔核示〕审核批示。多用于有关经济方面请示的结尾用语。例:“……以上电视转播塔共需投资四十二万元,可否,请核示。”- W L0 Y9 c2 I( |
43.〔是〕肯定,属判断词。公文中多用“是”以表示肯定判断。例: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召开这次会议是完全必要的。
; y6 X' V, m( A8 D〔是否〕公文请示的结尾用语。例:是否可行,请批示。
1 X& y4 E; _ P% z, e1 ]〔是非〕正确与错误。例:要明辨是非,即分清事情的正确与错误。
) a+ q4 V/ `! I& A44.〔事〕“事情”、“事故”、“从事”等含义。7 T! ?) A% g/ T
〔事故〕意外发生的灾害或带来损失性的事情。
5 b7 v. w( T, `6 f4 y& |〔事宜〕关于事务的办理。例:有关六届四次党代会的筹备事宜,已经着手进行。
) I+ I3 Q9 I* c4 X& u4 U$ I& h45.〔随〕“跟”的意思等。, D; Y4 C( B7 A8 q1 \9 e G
46.〔特〕“特地”的意思。常用于公文开头与主体之间的过渡。例:“特通知如下:”、“特决定如下:”、“特作如下决议”等。# l1 l- ]1 v* j8 T" B
〔特此〕“特地在这里”的意思。一是多用于公文由开头到主体的过渡。例:“特此通知如下:”。二是经常用于“报告”、“决定”、“通知”、“指示”的结尾用语。例:“特此报告”、“特此决定”。# Y3 M( S" w6 Y$ Q) \+ q' b0 g5 K
47.〔条〕“分项分目”的意思。7 Q3 X0 u& q& |: u2 |
〔条款〕分条列款。法规性文件分条列款的项目,如第一条第二款。$ V2 e, q3 o: }2 V+ h
〔条文〕法规性文件分条所作的说明文字。
2 X: R& `# T: N/ I〔条目〕法规性文件的项目,一般划分为章、条、款、项。4 c! \1 s9 [7 \% C$ }
48.〔望〕公文中使用的“望”,多含有“盼望”、“期望”的意思,多用于公文的结尾。 ~3 V- @/ e! F7 D
〔望即〕希望、立即。多用于下行文,属期望性用语。例:接此通知后,望即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 j9 f' R0 y: i. H; |
〔望请〕希望、请求。多用于上行文。例:对我们的要求,望请领导能尽早一点给以批示。
3 H' z) h2 y1 M8 J, a& Q7 T5 y49.〔为〕表示目的、原因的介词,多用于公文的开头,放在某一句子前面以构成目的句。例:为保障民用航空的安全,防止劫持、破坏民航飞机的破坏民用航空设备事件的发生,特通知如下……
/ `" C; y3 s, B4 w2 b4 x% k〔为了〕与“为”的使用相同。例:为了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特制定本条例。6 ]! }) U* P& l2 T1 l- m
〔为此〕“为了这个”的意思。多用于承接上文。例:……为此,提出以下六点要求:
" h) @$ H( I& ?, V5 d. U% w, m〔为要〕“必要”的意思。例:市委六次扩大会议提出了发展我老秘网市经济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措施,望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为要。
4 Z5 r# A& I, v1 S〔为盼〕“十分盼望”的意思。例:现将《购买录像设备申请表》送去,望速研究函复我公司为盼。
O T: d5 g) X. ]〔为妥〕“强调妥当”的意思。例:关于开展岗位技术练兵一事,务请按市财委的通知精神办理为妥。6 `5 v; E# N9 a) G+ h9 m
〔为荷〕“感谢对方帮助”的意思。例:兹介绍我局王诚实等三同志前去贵局学习粮食防毒的经验,请予接洽为荷。
4 P* \# S. z. _4 P: l$ m" E5 r〔为期〕从时间、期限长短上看。例:CH4号“星火工程”的全面开工已为期不远,请抓紧全面完成准备事宜。
: H% u- t( d# h# ~0 m3 g50.〔务〕“务必”、“任务”等意思。
' Z1 x+ }5 j& S4 R〔务必〕必须、一定。主要用于下行文,属指令性用语。例:务必认真贯彻执行,务必参加会议。
* I L% V4 Y2 g〔务期〕一定要。主要用于下行文。例:对331工程,望在工程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团结奋战,务期必成。. d/ x; r1 \4 I
〔务求〕必须求。与“务期”、“务必”的用法基本相同。例:务求早日使产品冲向国际大市场。
7 T3 b, l, {+ X+ b5 b+ K0 p〔务虚〕在公务活动中,主要是指进行某项工作之前,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从思想、政策上进行研究讨论。它与“务实”相对称。: b2 R7 H2 m8 m4 R( ^
〔务实〕在公务活动中,主要是指按照领导的决策要求,实实在在地去完成。有时也含有对这一项工作在技术、设备、人力、物力、办法、措施上如何具体组织进行所做的讨论研究,所以,在这一点上,它与“务虚”是相对称的。# `2 w, X5 u5 J( G# C/ u6 K; n
〔常务〕主持日常工作。例:任命××同志为××市常务副市长。, B. F9 u, N3 D. E* h
51.〔悉〕“知道”的意思。多用于批复、复函的开头。例:1900年8月14**厂报来的请示悉。7 s* ?7 Y& G) d- `: r5 `, e
〔收悉〕收到、知道。例:一月三日来函收悉,现将研究结果答复于下:……
5 m! ~( e# O1 i/ u1 a+ l〔已悉〕已经知道。例:“你厂津碱厂发〔1990〕6号来文已悉,现将有关情况复函如 下:……”。
: Y7 T# S9 o) E. K$ w2 D8 m〔阅悉〕看过并知道了。例:二月十六日大函阅悉,内情尽知……! i# q R6 G$ z2 L
〔电悉〕从电报、电话中知道了。例:电悉贵县不幸发生强烈地震,深表关切……: \! I5 |0 t2 v+ b9 @, O' V; |
〔详悉〕详细知道。例:关于你处报送的“渤海宾馆”建设资料已经详悉……
1 W2 \$ Y% d. }2 q52.〔行〕表示“做”、“走”、“可以”、“进行某项活动”等意思。, F* u, \5 s* y
〔施行〕付之实施,执行。多用于法规性文件“附则”的末尾,与时间结合用以表明文件的时效。& ^4 b- p' F6 g
〔可行〕可以、同意。多用于批示文件,表示同意。例:该文所提意见可行,准予办理。还多用于请示的末尾,期请上级准行。例:“是否可行,请批示”、“以上如认为可行,请批转有关单位办理”。5 w0 _( s+ k' @
〔暂行〕暂时实行。例:《临时身份证管理暂行规定》。, b7 Y2 N% k. R- ]1 d, [5 z# l
〔试行〕试验推行。例:此项办法可以先在小范围内做些试行,待摸索总结经验成熟后再普遍推行之。
' [ x: k4 w7 }; n. @53.〔严〕“严格”、“严密”、“加倍”的意思。
3 E8 V7 d" d& g: K( B〔严防〕严密防备、严格防止。例:切实加强保密工作,严防失、泄密事件发生。2 m% v, ]) b' ^3 x* B& @
〔严禁〕严格禁止。例:严禁铺张浪费、请客送礼。
, R" v4 w1 {9 P: A〔严谨〕严密谨慎。例: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定要严谨、慎重,不可草率行事。; `: E! _# G3 U
54.〔以〕“用”、“依”、“因”等的意思。
% x- H+ f; @- k' @- z: C2 v3 m〔以致〕用于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面的结果是由上述的原因所带来的。例:该人由于不断赌博、不听劝告,以致家庭不和,爱人与其离婚。7 W$ S/ |: a' r# j# E8 Y9 F: t
〔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上的延伸或扩大。例:李某变得很快,由劳动模范变成一个贪污犯,满打满算没超过半年,以至许多人感到惊讶不解。
8 V& h( D" ?9 |55.〔议〕包含“意见”、“商议”的意思。; N# K3 R# D1 X! P6 M
〔议程〕会议进行的程序。例:本次会议的议程有七项,……
6 |1 B: K4 |$ s5 s0 w3 r9 k f+ u) p〔议题〕会议研究的主要题目。写作“会议纪要”,应在开头处写明议题。- [/ a# j6 [5 E+ U7 @7 v6 W2 [' G* S
〔议决〕会议对议案经讨论后所作出的决定。2 U7 f0 a( x: v% J
〔议事〕商议公事。例: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列人各级党委的议事日程。& a0 `; i& m8 q* @
56.〔义〕“正义”、“意义”等意思。
' D" t9 r. V- P3 w" ?6 t〔歧义〕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又都是可以成立的。例:公文用语要严防歧义。0 K/ x) w' Q' B
57.〔于〕多用于表明对象、范围、处所。
: J( L' _8 K3 E: [2 w4 g〔关于〕在公文标题中,常与“事由”合组成一个介词结构。该介词结构的前面加制文机关名称,后面加文种名称,即构成一个完整的公文标题。例:《国务院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通知》(1959年11月14H)。
( P2 y. y" b+ [) m$ O( [: Q〔定于〕决定在。例:定于周六下午召开绿化工作座谈会,望准时出席。) O' U+ l# B: c \2 } W6 H
〔希于〕希望在。例:希于接此通知的一个月内,将应参加“系统科学研讨班”的学员名单报市委组织部。5 ?* O9 s5 h6 H4 U' e, ^
58.〔原〕“原则”、“原始”等含义。
1 b# u1 U% T% Q1 q2 N〔原则同意〕对所提事项、建议、办法的基本观点与主要方面表示同意。但对具体做法尚需补充、修正。
7 M! M6 I v1 F% z) S〔原则〕处理事情的标准和依据。例: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党的宗旨,不能丢掉党的原则。+ I* K) h) ]2 S8 L( [, ~
59.〔兹〕现在。
& D' v2 X/ P" v6 l, X〔兹有〕现在有。多用于介绍信的起笔处。例:兹有我局××同志前赴贵县参加×技术观摩表演,请予接洽。
2 @0 y) ^" H4 H" D! \〔兹因〕现在因。多用于事务性通知、信函的起笔处。例:兹因天气炎热,原定于七月十八日举行的田径表演暂停,何时举行另告。
2 }& `# P5 r" l+ r! N' U. g% V〔兹派〕现在派。多用于介绍信函的起笔处。9 _3 C, f; F6 n. \' _
〔兹将〕现在将。例:兹将《一九九O年工作计划》送上,请审示。1 t; u/ z3 G1 e/ V4 w3 v
60.〔照〕“依照”、“照办”的意思。如“照领导的要求办”、“照章办事”、“照群众意见办”等。
2 a% h7 j& }6 S) U$ q. a) h* O〔遵照〕遵命办理。一是多用于上行文工作报告及工作总结、计划的开端,用来表明开展工作的依据,属敬语。例:遵照县委的要求,我们及时开展了……二是与“执行”、“办理”等指令性动词相连接,用于转发性通知的末尾处。例:现将省政府《关于……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遵照办理。( Q6 d! m8 q, t
〔知照〕通知对方知晓。例:今天向大家传达市委六号文件的目的,是使同志们知照此事,事先有个思想准备。$ R4 ]2 o' E" H4 d3 K
〔查照〕注意对照文件要求并按此办理,多用于下行文。例:对中办发〔1989〕×号文件所列的五项要求,望即查照见复。
0 Y {1 F- _# U〔按照〕按此办理。一是多用于上行文的开端。用来表明开展某一工作的依据。
( ~/ ]- a" N9 N. i; Y& ^例:按照市、区委的要求……二是用于下行文期望下级完成某一事项。例:望各级党委,按照下列要求认真去办。
1 ] q& q2 v& H+ J# R0 Q! a〔比照〕参照的意思。例:关于事业单位工作用车的配备要求,可比照机关的情况办理。
+ I. E. c/ c1 s" c& X" T〔参照〕参考、仿照。现将市粮食局《关于春节期间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的情况报告》印发给你们,请参照办理。
( Y) I( q( ^% ?# i3 d61.〔制〕制作。
3 T2 ^& K/ B$ @7 ^/ ^9 n" ^〔制定〕制作、定出。公文中习惯用在较大场合,如制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法令等。
* W8 l( W. U& v P〔制订〕制作、订立。公文中习惯用于具体规章制度的订立。例:最近一个时期,我们单位相继制订了防火、门卫等安全管理制度。0 k# S7 Q, ~1 T7 g6 V4 q
62.〔衷〕“内心”的意思。! Y P0 r8 t8 S" C" t& n1 v: V
〔衷心〕发自内心。, r7 s+ }& B4 P5 R ?" o
63.〔中〕“中心”等意思。
/ s) Q4 C7 G6 D7 w" _4 w6 U〔中层〕上下之间的中间层次。在公文中主要指组织和干部。
4 r7 \" e' J$ c. P, a* \6 f〔中转〕公文处理中的术语,指承上启下,联系左右。* q: }3 p$ R0 E2 v' e
64.〔酌〕“考虑”等意思。% U l, A+ Z3 `9 }
〔斟酌〕考虑是否可以。例:写好公文就应当努力做到字斟句酌,不可马虎行事。
6 L% c4 f b( |; K. ^7 u+ c& |〔酌惰〕考虑情况。例:酌情作出处理。
- }3 N8 y, U9 ]: N' y/ o0 N〔酌量〕考虑实际数量。例:请酌量支援一批化肥$ \2 @/ E3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