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调研水平的途径及技巧! L9 B. s, _! f1 I/ E; k; I B
& f% L6 a4 i0 I1 V* e+ H+ p
中共商丘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 韩 涛/ W! u) X7 @; W$ i4 u) G2 J
: E1 b7 V F. m: b. ^# `' A
" j1 t( x3 n$ y0 J2 L要具有较高的调研水平,除了了解和掌握调研的意义及方法,还需经过持续不懈的学习和实践。
7 T) n% H3 a: ~5 ]$ z& ^
' C7 y+ \! r# Y0 T.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调研水平呢?我结合平时的感受,借用古人的几句诗词来谈一些认识。
I1 d" G2 Y) `5 L) b, B; L! p1 {6 ?7 _) `
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要强内功& P3 }6 H, t' ?! d" b* k) `: w( Y
0 }* g0 u- w: Z我感到有四个方面非常重要,就是“一学三懂”:# s# o+ S* \; }/ H
& D) z, r9 o3 q) W5 x- \一是勤学习。当今世界,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一方面“知识爆炸”使人类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个人知识储备滞后于形势。据有关资料统计,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的速度是80—90 年翻一番;到了19 世纪60 年代,是50 年左右翻一番;到了20 世纪90 年代,是3—5 年翻一番;目前更是一日千里。据估计,最近30 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相当于过去2000 年产生的知识量的总和。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不停地学习,才不会落伍。当前,我老秘网市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弯道超越”的关键时期,对知识更新提出了更广泛、更迫切的要求。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因此,唯有加强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才能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更好地做好调研工作。
$ v& V" V& Q; T1 P
" Q# d; N" a2 ]' {+ [二是懂政策。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问题,才能提高调查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如果不懂政策,我们就会无的放矢,说不定政策早出台了,我们还在研究,这样的成果就成了“马后炮”。3 O3 }4 r) m, J# G" A* m7 {
2 W- Y2 C4 j2 z [# A/ D
三是要懂人。俗语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的思想、心理、性情、性格千差万别,搞调研工作,要学会懂人,学会了解被调研的对象,否则,在调研中就会出现答非所问、难入正题的现象。
% I4 [0 ~% O% p3 Y
% G0 m3 n) T" l; {! i四是懂写作。调查研究后,对于调研结果,需要用调研文章把它反映出来,这就要求从事调研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概括、总结和提炼等写作能力。! h3 ~5 Z3 T0 |6 X9 _
: R J: h& T& g5 o
二、“不畏浮云遮眼望,自缘身在最高层”,要站得高" \ ^' j6 Y, e+ P! Z
" |7 V0 R& ]1 }0 d+ I; b x3 I6 @: k y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确保工作符合实际、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因此,搞好调查研究的前提是要明确调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不明,就是无效劳动,无事找事,无病呻吟。因此我们在调研之前,首先要对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发挥什么作用心中有数,而不单为了完成任务写篇文章。站得高,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 ~" G' k1 l4 ~- g0 f
# Z( D" G# Y/ E6 l% V6 \一是重点要明。就是要明确调研的重点,要紧紧围绕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要注意新出现的关系全局的苗头性问题,做好超前调查研究,把矛盾和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 e, D6 K9 b% `/ i7 e; G8 O) R, g
* r' c3 H, q' o. K/ m
二是立意要高。立意对调研工作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在笔先”,即立意(主题)要在调研之前就应明确,操笔为文,连立意也不明确,那就很难下笔。明朝黄子肃在《诗法》中说:“意者,一身之主也。”立意制约着文章的内容、思想。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立意或立意不明确,形成的调研结果就会是现象的罗列、材料的堆砌,没有实用价值。在调查研究中要善于抓住第一材料,然后经过科学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方法,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 Q" S) }9 E1 s/ n" |$ { b$ e$ @$ P+ E' u
三是炼意要深。也就是提炼主题,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我国古人认为,发现“意”后,还要从大量的材料中下苦功求得其精,称之为“炼意”。炼意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金百炼则杂气尽而精光发”,“意”须百炼才能除掉杂质。也就是说确立主题后,还要提炼主题,要从事实材料中提炼出符合事物规律的认识。立意是事实材料的客观性和作者的主观性相统一的产物,而炼意就是在丰富的材料基础上进行概括实现的,是不断完善和提炼、由现象达到本质的认识过程,马克思称之为头脑加工,我国古人称之为“胸有炉锤”。经过千锤百炼,才显现精意。我们在处理从调研中得来的材料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政策的高度、上级的高度、群众的高度、创新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这样我们的调查研究才能体现某一时期党的路线、政策,才能切中事物的要害,才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 M. F# [6 \; p1 E2 o, z7 T
0 z: e: k! U! X/ D* ?0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要沉下去9 O- r' o( K! ~: j1 |1 x% t
f+ ?, i5 \. U% V/ p1 ?- k& Y一个人要想获得感性认识有两个方法:一是亲历亲为,二是间接获取。作为为领导决策服务、替领导洞察实情的基层干部来讲,亲历亲为更为重要。因此必须做到“三个深入”:, _! }5 m; r- ^- q! v9 |' h
7 d2 ]( n/ s+ N% H6 i$ P: n% j' n
一是深入工作。我们的调研要为中心工作服务,就必须围绕领导的决策思路搞调研,必须深入到工作中去,要参与工作的全过程,及时对工作推进的措施、方式、困难和问题、反响、典型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及时改进和完善。只有坚持直接调查和蹲点调查相结合,才能获取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实践经验、真正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来。% }* W G7 ^6 M" C4 N9 {+ G
- f* @6 w" D# b. z
二是深入群众。对于党委和政府的施政纲领和方针、政策符不符合科学发展观,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要多听群众的看法和意见,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过程。
- M9 `$ I$ X2 J) r7 P; m! N! |" C8 Q; k$ \* a6 H# F5 x
三是深入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搞调查研究,要用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检验其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价值的大小。只有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人,对事业有真情,对工作有热情,对创新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只有深入实践,才能有更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才能提供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决策参考价值的建议和方案来。
V+ ]3 ~4 {! r0 _
' d% E; V9 Q3 `, }5 j# ?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要钻进去
, Y4 I" u8 H, K4 d( C- y, {, X, G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会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还只是调查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成果,就像淘金一样找到了矿沙,但要找到金子,必须辛勤淘漉。我们要从大量复杂纷繁的现象、问题、事例中找准所需要的东西。
4 @$ B8 ?) H4 a# Q- e% }0 a3 c3 b% u$ n9 ]/ @3 G/ e8 n
一是追求真理。我们搞调研就要追求真相,寻找本质,不断地探索发现真理,不随人俯仰,不任人方圆,不唯上,不唯书,这是古往今来许多知识分子的宝贵品质。要保持客观的、冷静的头脑,不被世俗流行的观点和自己的先天之见所蔽,不能只收集那些有利于现有成见的东西,而对改变现有成见的东西视而不见。
. m$ @( v5 s9 O+ F- W% m- b) }5 v# J! _# p
二是崇尚科学。就是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处理我们的调研课题。调查研究的方法可分为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科学方法。传统方法如召开调研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是多年来我们坚持的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应当继承和完善。同时也要以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注意典型调查,也要注意利用统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既要从政策的角度进行定性分析,也要适当采用数学模式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要努力从定性和定量、宏观和微观、静态和动态、纵向和横向等方面的结合上得出对调研对象的科学认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提高调研效率,为正确决策提供全面、翔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 @$ Z% H- z: U% L9 Y( X
% L' r! R+ ~8 n8 q2 x3 X, ]& s三是辩证选材。材料对调研具有佐证和深化作用。要围绕主题选材。材料是主题的体现,主题是选材的依据。不管材料多么生动,如果与主题无关,就应舍弃,决不可因偏爱而损害了主题。选材要真实。材料真实,合乎实际,合乎情理,合乎科学道理,才令人可信,才能有说服力。选材要有代表性。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以一当十”,删繁就简。选材要有时代感。有时代感的材料,才能与现实相吻合,才能与时代的脚步合拍,才能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引起共鸣。选材要新颖。陈旧的材料,已经失出了生命力,没有参考价值。材料新颖,才能使读者耳目一新,从中受益。对材料开掘要深。对手中已掌握的材料,无论大小,都要用心开掘,由表及里,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性,反映工作的本质。
' t) d: p9 d3 c: X v" ^" P% @" w& G; Q+ q( ^ f- [
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要静下来! G r1 x, ~& G1 D6 v+ u2 g# E
5 F* N! Y+ M& ]( @$ f1 J0 S6 T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浮躁心态,就是急功近利,什么事都想一蹴而就。不愿用硬功,不愿下死劲,这对调研有百害而无一利。要搞好调研必须静得下,沉得住气。. i L! I n6 o1 n; ?! K
1 w" l: H# t4 S/ T' Q3 \一是强化责任心。责任心决定着工作的动力。心中要时刻想到把调研工作与推动工作创新结合起来,而不是为写文章而调研,为任务而调研。* g6 y: W, E @& g$ j8 y
9 j9 J Q0 M' ^% }7 j* c( O2 e
二是强化奉献精神。搞调查、写文章是辛苦的事。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稿,常常是头昏、眼花、手酸、肩痛,没有奉献精神、吃苦精神是搞不好调研工作的。( M7 a$ ]* x/ B) _- A+ o: q
$ S9 ?1 m5 w. ?/ ]+ K三是强化求精意识。文章不怕改,观点不怕炼。越改越精,越炼越新。因此,古人有“面壁十年图破壁”、“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句,我们写调研文稿也要有这种精神,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勤于思考,提出好的建议,多出一些好的调研成果。从事调研工作,对个人成长大有益处。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T6 p5 d8 w$ W' c; a+ D1 z
2 o$ t0 V( g1 \4 U*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