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是专门研究人物的成长发展演变过程以及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平凡与不平凡的轨迹。人物通讯有三种:一种是通过我们的写作手法,把一个先进典型(含集体)人物描绘的感人至深;另一种是通过我们的写作手法,把一个落后典型(含集体)人物描绘的让人愤恨之至;第三种就是描绘普通人物,通过我们的写作手法,把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物描绘的活龙活现,人人认可。无论是头脑反映正常的人还是头脑反应异常的人,都能通过我们写作手法展现给广大读者,让人一看符合其人其事。这就是人物通讯写作的基本规律所在。如果你掌握了,你就知道怎样写人物通讯。1 ?3 o, T5 @! u% S, z( G
0 Y% F4 e, V& V$ u7 ?1 u) b; E* n
一、要研究人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人物通讯是一种比较详尽、形象地报道客观事物的过程和情况,再现人物的精神和风貌的一种写作体裁。其分类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概貌通讯。无论哪一种通讯都是人与事物相结合的产物。具体说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写先进人物,一种是写后进人物;也就是说,好的和坏的两个方面的典型。我们通常宣扬的是好的一面,鞭打的是坏的一面。这样扶正压邪,才使社会和谐发展。既然是这样,那么必须研究人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笔者经过研究(以正面典型为例)。认为有如下几种关系:
# ?, f$ M9 q! U+ V0 e7 P( _
+ W& \9 Q" |# J% J$ J5 M% u+ K* m7 b 一是正比关系,人物的事迹数量与质量成正比结果。比如说雷锋,他的发展历程就是他人生道路上正比结果,因为他总是在为人民服务,总是在为别人着想,他的发展结果就是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他的发展始终朝着进步、向上的方向,其发展结果就是一种正比关系。张海迪的发展也是一种正比关系。因为她有明确的人生路标,有前进的动力,所以她成为时代的楷模。' g1 x* x! f8 `- u" M! r
$ ^5 _: ^, T1 p8 k0 t 二是因果关系,人物的事迹与发生的事件是必然结果。比如说,见义勇为,同样是在有人遇到危险的场合,你冲上前救了他(她),你当然就是英雄,你就是先进典型,你就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你就会赢得人们的一片喝彩赞美声。反之,你若唯唯诺诺、贪生怕死,你就是狗熊一个,你就是临阵脱逃分子,你就会迎来一片指责谩骂声。王杰、欧阳海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就是因为他们在关键的时刻、在人民群众遇到危险的时候,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不怕困苦、不怕牺牲,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把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地冲了上去,保护了人民,他们的英勇表现就是那篇通讯产生的必然结果。: R1 M& l% w& Q6 o- p
9 ~7 k5 w9 h& x# Q% l0 e8 g 三是偶然关系,人物的事迹与发生的事件是偶然结果。比如,1977年12月21日发生在山东省临沭县岌山公社常林大队的一位农妇(魏振芳)捡拾到特大金刚石(158.786克拉)的事情,那位农妇在收工的路上发现这块金刚石(当时,她根本就不知道这块金刚石的价值。)就主动地把它献给了国家,做出这个决定,足以说明她的思想纯朴,心底善良,不贪不占,一心爱国的崇高品德。她做出这样的选择就有其偶然性。假如她捡拾的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就不会是英雄。偶然性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就看你如何对待,假如她把捡拾的物品揣入个人腰包,不为人知,也许就没有这篇通讯的出现。正因为有了魏振芳的突出表现,才有了那篇通讯的产生。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偶然结果。
- j. O8 U* Y) n( U) Z e" U! d! {' u( g8 r, S2 h
二、要细心留意生活中的小事情。写人物就在于生动、感人,写的有血有肉,富有特色,色彩鲜明。那年,我写干休所工作人员为老干部服务的一篇通讯,就是把发生在工作人员用心为老干部服务的4件小事情加以精心组合,聚集了一篇人物通讯。整篇通讯就是由几件小事情组成的,虽说是几件小事情却真实地反映了他们为老干部服务的精神风貌。几件小事分别是:一张存款单,一张汇款单,一支眼药水,一个铁扶手。 U1 }: G: [0 a" Z, Q# u, D3 O) J
+ R4 m9 t0 w8 R' ~
“一张存款单”是这样写的。去年9月5日储蓄代办所穆惠荣在盘账时,发现一张1992年9月12日办理的面额1900元的定期为一年的存单,按理到1993年9月就到期了,可是过了两年仍然没人认取转存,穆惠荣经过认真查对发现是干休所离休干部张庆华的。穆惠荣当即上门找老人认取,可老人一口否认没有存钱,存折一时也想不起放在哪里也找不着,家里人都很着急。穆惠荣见此情景,便主动上门为老人办理了挂失和转存手续。当老人接过转存好的存折时,激动地拉着小穆的手,不知说什么好。
0 P/ p. F6 S+ S+ I7 ~% R3 Z9 Y + U* _' t2 M8 Q, s9 c
“一张汇款单”是这样描述的:去年10月14日,通信班长白希文接到文登市绣花厂寄给老干部周茂臣的600元汇款单,他当即送去,可周茂臣夫妇已去济南查体看病了。小白想等他们回来再送去,但转念又想,把汇款单取出存到银行里存起来不是更好嘛,既安全又保值,岂不两全其美(小白将汇款单复印了一分)。一个月后,周茂臣夫妇回来,小白立即从储蓄所将钱和利息取出送去,周茂臣接过钱时,感动地说:“我们没想到的事,你却想到了,真周到。”事情传开了,老干部对白班长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赞不绝口。/ b9 A% [; G# r3 g& L1 u" ?
] X$ Z8 i3 R/ T9 s. X
“一支眼药水”是这样用笔的:去年四月,离休老干部徐舟因患青光眼病,住进了一家医院。手术治疗时需要一支噻吗西安眼药水,当时这家医院没有,就给干休所打来电话,让其想办法解决。为了老干部的身体健康,所里先后3次派车让药师胡昕去市里购买,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新特药公司买到。为了不耽误徐老的治疗,胡药师顾不上吃饭休息,直接把药送到了医院。事后徐老感慨地说:“为了我的病,干休所官兵不知跑了多少腿,操了多少心。”+ W- e( C+ l W8 S" C
/ v8 ?# }( b2 X6 r4 c0 c
“一个铁把手”原文是这样写的:干休所南院3栋老干部宿舍附近有个一米多高的斜坡。许多老同志上这个斜坡很吃力,每逢下雨、下雪天更觉困难。营房助理员徐焕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专门到一家铆焊厂联系,用3天时间在斜坡上安上了一个扶手,并用水泥进行了固定。老同志看到这不动的“拐杖”,纷纷称赞干休所的同志:“心细如丝,眼中有活。”你看多好,谁知道了都想来这里休养。为人得从小事做起,细微之处见真情。
6 Q1 t9 \7 v: i; w4 z# _% ] 4 p* A" e5 z8 V s. d3 j' b; H9 a
为此,《前卫报》加了按语:一滴水能映照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看出对老干部的感情,发生在某分部干休所的四件小事,看似琐碎细小,平淡无奇,却件件暖人心靡。相信工作在干休所第一线的同志会从中受到启示,以心细如丝的精神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周到。这篇通讯的题目是《心细如丝——记某分部干休所为老干部服务的几件小事》。发表在1997年3月14日《前卫报》上。
( I& J% B* K. G# I0 D / A2 {! z6 `! D7 D
三、要认真学习人物通讯写作的方法。人物通讯写作的方法很多,技巧也很多,关键是要看运用的熟练程度。写得多、写得久就熟练,运用就自如。写的也就快,质量也就好。我认为,写人物通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S5 j8 `5 P8 F* L
& P5 c, g8 V6 e- b9 k" x* l
# J" s l' `( A0 _2 J & V0 d) g. r. U2 b e
写作是有规律的脑力劳动,无论是公文写作还是应用文写作,都是有规律的写作。当然,人物通讯写作也不例外。单纯就人物通讯而言,也是有规律的写作。只有掌握了人物通讯写作的基本规律,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写作。作者:隋福军
3 d* t2 E9 O$ I4 n, @7 V,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