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是一篇文章的旗帜。一个能恰当反映材料精神实质的好题目,或整齐和谐、简洁明快;或错落有致、风趣生动;或词句华美、文采斑斓,令人心生好感。一个好的文章题目必须旗帜鲜明、准确精当、内容丰富,很好的表明考生论述问题的立场和观点,犹如一缕春风,给人清凉徜徉之感,不仅为文增色,还为文增添鲜活动力。下面,老秘教育专家为考生介绍六种实用的拟题方法:
3 E/ M4 h, F5 t& @8 O/ w, u& R4 B+ N. W9 L
(一)概括材料主题
0 @( x! y1 q# j" k
# A% C/ H& ~6 ~% c2 F y# f写文章前肯定是先读完材料和问题,在阅读完材料和问题后,你就会明了整个申论材料的主题是什么,那么,围绕申论材料主题,对其加以归纳概括,切合题意,就能拟制出标题。
$ }8 c. r: O2 q
: G" K3 ?, [6 ` g7 K6 O示例:+ w9 r% ]1 f% D/ M$ b3 t* Q
8 R1 c$ [0 Q) g, g5 I2010年福建春季申论考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问题。读过全部材料后,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材料围绕文化创意产业而展开,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强调了创意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同时,最后一题也明确要求了“围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综合材料与问题,我们便可以得出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那就是文章定要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展开论述,而通过材料反映出的主题,又可以确定文章要凸显出创意之重来,如此可拟题为《以创意为突破口,实现文化的产业价值》。
1 g" r+ {5 U9 o
& S# k b* h0 I) q(二)总结文章内容/ M$ j; V1 w2 G* c S
- q7 n5 P1 b: ]5 g" V
先写完文章,然后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精炼的标题。这种方法拟出来的标题非常切合文意,很少出现文题不符、偏题、跑题现象,适用于“喜欢先写完文章内容,再回过头去拟标题”的考生。2 G% f, H* p# A0 E, w
' M- p5 m6 \2 R; \示例:9 q" I h* D- ? T
5 a! v9 Q0 v" D一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的文章内容是这样的:文章开篇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重要价值。第二段分析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此,引发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章观点。接下来,拟制几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策。最后,照应文章开头、标题和观点,总结全篇。% b- E3 @* m" u- F4 ?
! M$ ~1 a( F5 ?* Y
通过总结文章内容,可以拟制出如下标题:6 F y C# R. w* q6 C
2 C U0 v6 M0 r6 W) \$ n1 s" ^) M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构筑共有的精神家园》9 v- I. ^$ m8 K- l
/ o4 ]3 ^* {2 `②《让保护“非遗”的火炬在掌心传递》
( v1 s+ ?" c+ Y+ | [0 R- L& T, F3 u9 o# l; J+ ^
③《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息 把文明的火种播撒大地》
# r7 p" A6 \. [1 D% i0 F8 m1 B# ?% l r% l2 a; s% _. i; v; t
老秘点拨:标题紧扣文章内容和中心,将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接体现出来,拟制的切合文意,文采飞扬。
. S- ]6 g$ h( x2 S2 U9 n: K* b4 |7 P! t: | m
(三)化用熟语典故
5 J* K9 v0 L N8 L: ?( V, f# K3 l( k/ g1 E1 g% o
谚语、诗词典故、名言警句等熟语可以说是经过历代验证过的沉淀和精华,如能切合主题、文意,恰当地运用到申论标题中,会起到一鸣惊人的作用。
9 b+ w% v5 ]7 E3 r W9 `) H9 ]6 {4 g& V0 Q0 \0 p: l& q9 ?
由于这些词语都是固定词组,也是汉语规范词汇,其形式与意义都已固定,不可轻易改变其结构或使用环境,尤其在申论中要注意写作的严肃性、规范性,运用时一般要整体运用、用其本意、用其在本来语境,以体现其通常意义,才会为人理解而不致引起歧义,影响评分。
2 U% z5 ] ~8 |7 _# l# r
% d- m; l/ d) h. l1 Q J8 z示例:5 n @" g9 N! c8 j
; l* p9 L( G7 V6 o9 f* t①俭以立国,勤以兴政& T V+ l7 c$ S- k, V
3 K e+ Q+ Y" |/ ~/ i! o
②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兴
( H- D) t4 P9 s
7 ^" c) s& S+ K2 g% d( l' s) f2 [" X③多用“看不见的手”,少用“看得见的手”, P6 A# Q& @$ d* r
# Y0 ]- D6 x$ c& ` n老秘点拨:. v' e, [) c9 }
- I8 P* Q8 D- o* S
前者化用格言,表明“俭可修身持家,亦可治国”的观点,亦婉转表明对反腐倡廉的提倡;第二个化用儒家名言,并以个人和政府(政治)作对比,突出政府诚信的重要性;后者活用价值规律的通俗说法,表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的立意。0 G4 ^% C' Q1 S5 ^! e& |/ F7 \
9 e2 _( H- B* l! b
(四)引入新词、流行语
4 d# m" D2 x4 ]' a8 X& K; L# d, X$ S2 K" c" `
将时政新词、网络热词、社会最新流行语融入标题,以新词为标题点睛,用得巧妙贴切,可显示作答者知识的广博和对新知识的敏感,并增加标题的内涵和趣味,引起加分的效果。/ z( Q: b3 a, l" A5 ^: u
2 {4 @! @: z5 y R3 p% t: z) D" [! }示例:5 d" o& U# t2 S8 P% s- Y% \
: f0 o' M5 R$ w6 P3 ^$ b6 S①低碳发展频借力,弯道超车好前行) O6 |' ^$ w1 |
9 ^8 O9 e" `) c& B4 {2 \* d
②让“楼脆脆”不再动摇政府的公信力
% ]7 F1 \+ ]+ w' W8 B0 J. Y/ l9 L1 }6 n: K% I
老秘点拨:! d5 O; H" f! O8 [# `8 z
) J: J1 K2 j2 Z标题运用了新概念、网络流行语,用词生动形象,新颖独特,既紧贴社会生活实际,紧扣作答情境与要求,又展示了作答者较为广泛的综合知识和文字技巧,容易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博得较好的第一印象。
8 j7 s& Z6 \! y2 R7 o
7 ^; e. b6 y" g; d9 z(五)借用修辞手法
+ s8 Z1 p: n' z- O
7 { [: [/ c$ G* L* z9 U7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