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起草领导讲话稿的过程中,是否能按照讲话稿的特点运用文字和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容易处理好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篇好的讲话稿,应当是既便于读、又便于听的,这个要求就是针对文字和语言而说的。那么什么样的文字和语言才便于读、便于听呢?0 v4 v @% i! R' l1 @) p5 T
4 }( j! e, r. }. c% a8 H 一、通俗化
3 r4 O: P- f$ \+ t1 P8 n1 W& y
L; z; d7 z" w; c 为了语言的通俗化,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 O2 F2 P8 S3 T j
1.化简为繁。一篇领导人讲话,总要阐明一些道理和观点。但是,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认识以推动某项工作,而不是发表学术论文,因此,在谈意义、讲观点时,理论性太强的语言不宜用得过多,现成的概念和观点也没有必要过多的解释。用简练质朴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道理,是撰写讲话稿的一条重要要求。8 Y' y2 w7 ^( `7 D) B
2.化专为俗。尽管有些会议专业性很强,但是,领导讲话主要是讲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专业性的词汇应当尽量少用,特别是对行业不同、工作性质不同的与会者讲话,行话不宜说的太多。
0 E' t. D* x0 u4 @& u7 w# m 3.化隐为明。在会上的讲话是一念即过的,听讲的人不能像读文章那样可以反复看几遍,从中抓住重要内容。所以,写讲话稿时应把最重要的话放在最关键的地方说。
6 Y# O- A# Z1 G+ T! R' X
7 d& H5 U, Y0 ?) I( |. F" t 4.化长为短。这里所说的长与短,是对讲话的句式和层次而言的。有的同志写稿,习惯用长句子、大段落,几十个字才用一个标点,几篇稿纸也见不到一个自然段,这是写讲话稿所忌讳的。因为,句子和段落太长,读的人和听的人都容易很快就疲劳了,也容易听了后面忘了前面,不得要领。所以,讲话稿的句式短一些,自然段多一些,既可以层次鲜明,也容易让人听清弄懂。
; F& m$ r9 n+ q" f) n' ~
: p6 m% l9 P/ s- u' F" {: e 5.化虚为实。讲话稿不宜使用空洞的、华而不实的词句,应尽量给人以实事求是的印象,不要滥用形容词,不要使人产生长而空、卖弄文笔的感觉。. i U8 G! f3 Q2 N0 z5 h2 G- Y+ o: z
* j* i( z# V' X4 ^6 c 二、形象化" D( B( y( S6 i$ q* T
5 E j' b( a2 p6 ] E& V
语言的形象化,是一个语言的艺术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0 D; }: w* |5 P! \$ P# f9 t; f" H 1.逻辑推理和事实印证,是人们说明问题的常用方法。以会议讲话的方式阐述问题,应该尽可能选择后者。恰当地列举有说服力的事例。既便于口语表达,又有利于克服用理论解释理论,用概念解释概念的弊病。举例子一定要做到为观点服务,不能只是罗列现象。
+ e5 n; u5 b3 L' c0 J4 h
; L+ R$ M' x* B- d 2.打比方。这是使抽象概念变为形象思维的好方法。毛泽东同志生前的许多讲话中都有这样的范例。他把典型调查比做解剖麻雀,把工作目的和方法的关系比喻为河与桥梁的关系,效果都很好。. U1 j, y+ W7 n8 W0 q0 H
, N! U+ C$ g/ y0 A- B/ w8 G6 o# f4 Z
3.提问题。在关键的地方,以反话、问答的方式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既能使讲话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促使人们深思,也能加重讲话的语气,使讲话更加生动有力,还能变换讲话的口吻,有助于段落之间的衔接。& P! n: H4 s9 x/ x( j: Z
) N2 ]3 P9 D" c& i
4.借词汇。把某些描绘生活现象的词汇随手拈来,用在形容某项工作上,能够增强讲话的生动性。如:把加强班组工作称为“夯实基础” ;把整党补课、巩固成果称为“回头看”等。
/ t2 x$ S- T$ w) Z 7 R) N- H8 E9 \5 i7 `6 n5 E: ]" d
5.“抓活鱼”。人民群众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创造的许多俗语、谚语、顺口溜和口头禅等,都非常精妙,像“抓活鱼”一样把他们抓来使用,能给一篇讲话增添许多光彩。
* {& G5 n( _! X
@$ {! C3 C' W: @ 6.添趣味。适当运用幽默、讽刺、含蓄的语言,也是使一篇讲话生动形象的好方法。会议的严肃性不等于只是板起脸孔训人,让深刻的道理恰到好处地寓于风趣的谈笑中,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0 l7 D. a% z; o7 q6 C
1 j) }, w# v8 z- h0 u9 j 7.压韵律。做到音节匀称、声调和谐、韵脚自然、节奏明快,能增添讲话的立体感。 % J. W6 K" _- y- w0 d
三、口语化, z0 S& U2 u$ N
0 r6 d( P" r+ X. m# i: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