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写作当中,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有的材料,特别是政策性、思想性强的机关材料,修改几遍仍不能令人满意,看后如同一杯白开水;有的材料多少年仍不过时,看后仍有回味的余地。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实质上是一个写作内容的深度问题,只有写作有深度,才能使人过目难忘。机关材料要写深写透,与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都有关系。下面谈谈写深的具体做法。 . s* J. ~. c' R4 d- T! K* T7 k; M4 b1 ^' i+ v 第一,揭本质。写作机关材料要概念准确。有的文件给人印象不深,究其原因,是作者对事物本质把握不清造成的。笔者读了一篇军事方面机关材料,文中一会儿说军种,一会儿说兵种,经了解,原来该同志没有弄清楚军种外延大于兵种外延,对两个名词的概念把握不准。写作时出现串腿打架的现象,材料不可能有深度。据说,早期在给人下定义的时候,把人的概念定为:两腿直立,没有羽毛的动物,另一个学者不以为然,指出定义不准,并把鸡放入开水后拔毛,指着鸡说,这是你说的人吗?下定义人自愧定义不准,又重新研究,最后定义为:人是两腿直立,没有羽毛,能使用劳动工具,能进行抽象思维的动物。这样就揭示了人的本质,使人能够区别于其他的任何动物。因此,写机关材料时,弄不懂的概念不要急于动笔,尤其是有些变化中的动态概念,要适时跟踪、与时俱进。! Q9 a' ? p* _$ A%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