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笔杆子”碎语》感想" H, \0 q( P* M$ W
——受教于中石油“大笔杆子”* i, m1 `, k) z# ]
(刘德荣)
. h4 t6 |, B& A, F3 c7 E 近期读了《“笔杆子”碎语》一书,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书的内容积极向上,思想阳光豁达,对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书中内容也是作者生活的缩影,我每次品味,屡屡受益。8 k2 Y; b. l% ^, ~+ [; n' ~' N, g
/ m/ X; ]. N3 m% y/ c8 f
第一次见生命中的贵人——中石油“大笔杆子”王总* }" M' x# _6 B, F6 z- m/ D' Z# {
. t" K' y3 P3 k# a' ]
2006年对于我来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我参加高考;那一年,我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活与大学生活;那一年,五一假期,我第一次见到了生命中的贵人——中石油“第一笔杆子”王总。七年过去了,但与王总相见的情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晚,王总和家人在小区乘凉,交谈时,他话语不太多,声音也不太大,说话面带微笑,轻声细语间总能给人留下和蔼可亲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当晚的情形,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王总教导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更好的报效祖国。”这些年来,我把王总的这一教导一直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向和目标。; E8 a7 k8 q. y9 B( E( }8 m* N3 Q
0 H7 W* s/ u h- J* z
王总教导我们要“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亲人朋友常说王总为人仁厚,从来不让朋友吃亏,与朋友交往,“仁厚”二字,比什么都重要,王总教会了我这些,我将终身受益。
, C) l) J& W" D3 d6 r
" g- Z2 F/ x( {( @ 王总让我多读、多写文章,并亲自修改我写的文章,教我立新意、理思路
) V) h# O1 A4 f+ E6 |2 Z! [; m2 R& ^' L' [2 A
2012年我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研究生,从此便有更多的机会和王总交流,向王总请教了。王总经常教导我们要多读、多写文章,平时写写日记,练练笔。这提高了我对文字工作的兴趣,在北航担任班级党支部书记及参加工作前在中华人才思想道德网做实习编辑期间,我写过一些党务政工的文章,其中一些得到了王总的亲自修改或指导。
& i$ y r5 B) Y3 g( j) q( |" S9 r+ S4 H/ m% X q9 M
2013年1月3日,我偶来灵感,写了篇关于台湾与“中国梦”的文章,标题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势所需》,当晚我便去找王总请教,王总看过文章,笑着说:“德荣,关于这篇文章,我先问你两个问题,什么是“中国梦”?祖国统一了,“中国梦”就实现了吗?”我心里一愣:第一个问题好回答,第二个问题一语道破了我文章立意的不足之处。然后王总耐心的给我讲了文章立意及思路的重要性,并建议把文章的立意改为“海峡两岸携手共圆中国梦”,修改后的文章后来录入了《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文集》(正待出版)。更值的一提的是:2013年2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我们真诚希望台湾同大陆一道发展,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可见当时王总帮我修改文章时提出的观点与后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主席时提出的观点完全相吻合,有异曲同工之妙。
2 R! q0 }7 N m: P6 H3 a8 z
o; o( O9 u U 可见王总能够起草向国务院汇报的材料及得到总书记表扬也是有原因的,不仅仅是因为他文笔好,更重要的是他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他不仅胸怀人民并始终把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且思维缜密、大局观意识强。后来,王总还亲自指导我写了《实事求是精神的时代延续——访胡乔木之子胡石英札记》及《加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基层“党工团”建设,促进科研生产》等文章。2 W8 h8 ]& i1 q
* t0 `$ [0 Z8 J7 T1 o6 B& }# D 体《“笔杆子”碎语》之蕴意/ _) l* t+ F1 N) t& E
0 |0 |0 P+ d1 T 《“笔杆子”碎语》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是笔中苦、笔中悟、笔中乐、笔中趣。“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笔中苦主要记载了笔杆子克服困难、不辞劳苦的辛勤工作,同时也体现出了笔杆子勤劳与不怕吃苦的精神;笔中悟是是作者对写作的感悟,是作者从写作立意、搭建框架,到材料整理,再到文章成文过程中自己的经验之谈;笔中乐主要侧重于作者在工作中体会到的快乐,也呈现出收获工作成果后的喜悦之情;笔中趣则主要侧重于作者从文字中体会到的乐趣,同时也是作者热爱生活、关爱亲朋、关心晚辈的真实写照。笔中的苦、悟、乐、趣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作者“苦”中作“乐”,“悟”里有“趣”,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由因及果、因果相生的人文画卷,他的生花妙笔,值得品味,他的碎语之谈,耐人寻味。
1 p$ B' [" q% J/ F1 R" Z) b; a4 W/ g7 G; O" B2 i, r1 f4 o' a: ]. I' B
通过拜读学习本书有以下几点收获和感触:一、提高了写作水平。在写作过程中,要更加注意立意、框架、“菜单”和思路。二、渐渐的喜欢上了读书,带着欣赏的态度去读、去感触、去享受,进而增加了生活情趣,提高了幸福指数。三、对人生的思考高度有了一定提升。笔中的苦、悟、乐、趣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苦是这一因果链的源头,能吃苦才能升华到最后的乐趣。四、书中所蕴含的积极向上、阳光豁达的精神对于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五、书中所传承的中华文化及传递的 “真善美”的正能量对于“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现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 f( H7 i% H9 ^7 E6 T# v: Y( F: b+ d5 Z- [- _
作为晚辈,我视王总为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导师,非常尊敬王总的为人和才华,王总对晚辈们的关心和教导,不仅对我耳濡目染,也惠及了好多人,还注定会影响更多的人。《“笔杆子”碎语》不仅是王总写作智慧的结晶,更传承了“真善美”的中华文化,其在爱国为民、乐岗敬业、热爱生活、关爱亲朋及写诗作文等方面所传递的正能量,厚积而薄发,吾深有所体,君若想有会,请执《”笔杆子”碎语》,细细品味,认真学习,定有所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