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也称之为“爬格子”,这些话就算是写在“格子”边上的话吧。 ——题记 ( k2 A& t+ [7 |0 ]
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读着元稹这首诗,觉得怎么就象说咱写材料的人呢?是啊,经历过秘海的波澜壮阔,陶醉过文字材料的云雨梦幻、煎熬愁苦,别处的风景也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在格子上码字,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连自己写的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了,这也许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这无休止的材料吧。
6 j6 f( Q( x* G
抓住关键 有个笑话说:女浴室起火,里面人乱作一团,赤裸身体往外跑,只见大街上白花花一大群,一老者大喊“快捂住”,众裸女突然醒悟,但身上要紧部位有三处,手忙脚乱捂不过来,不知所措。这时老者又大喊:“捂脸就行,下面都一样!”5 v. U( {( G3 U' o: K
此事对写材料有重要启示,那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写材料都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作文如此,做事亦如是。 * C, |/ @& e! S: i/ k' K$ D5 y
先生 先生是一种尊称。但有时候所谓先生, 实际上就是比我们先出生而已。 ! A1 I3 B' B2 A' E& h0 c' N
想象 文学作品需要想象,其实写材料也需要想象,只是文秘工作者要把自己想象成用材料的人。当起草一个领导讲话的时候,就想象自己坐在主席台上的样子,想象下边听众的反映;当起草一个工作汇报的时候,就想象自己就是坐在上级对面的领导,想象着自己的汇报上级领导是点头还是蹙眉,想象着,想象着,就知道自己该怎样下笔了。 有时候,写材料的灵感也是这么出现的。
' f5 Y2 k* p) O! h9 W2 a
自己心里最清楚 有人说材料最终的“审判者”是领导,其实一个材料好不好、成不成,并不仅仅是领导说了算。一般而言,当自己写完最后一句话时,心里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个材料的命运,自己通不过、肯定通不过,自己较满意,基本上领导也就满意了。
6 M. J' S# N0 j! n; V0 Z `
笔杆子的自信 过分自信和过分自谦都是虚妄的,不是自欺就是欺人。但真正的笔杆子基本上都是由充满自信变得不能自信,尤其面对“再写新一点、写深一点、写实一点”的要求,他实在是没办法总是自信。 " g7 a. Y" j6 p6 G8 y- x8 g: H
群众和领导 领导声称一切为了群众,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群众认为一切依靠领导,说领导就是英明。 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因此而变得异常难处起来。
; n* D9 e4 F4 a% T% w( s
感慨万端 下地市讲课,忽然发现,基本所有的笔杆子都非常谦恭和实在。每每看着他们的样子,就想起自己的形象,想着自己还在和他们探讨材料的写法,不禁感慨万端。 / b) V- ~5 W9 S; ` y1 {
三年 一个真正被承认和欣赏的笔杆子,基本上就是三年的开花结果期。三年的水平基本已经定型,因为三年时间,该说的话基本已经说尽,所有的措施基本已经用足。三年以后基本上就是重复、翻新,或者等待。 " P$ y, H! w; `! y; e& ]- f- \# b
笔杆子不会发明 笔杆子们不会发明道理,只是设法让道理更清晰一些,透彻一些,更让人信服一些; 笔杆子们也不会发明想法,他只是会想办法让领导的想法再完善一些、深化一些、强化一些。
' P4 p8 }* q8 c( o7 p
站位 有时候,材料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仅仅取决于你站位的高低。
" `4 T8 L4 v7 \% G+ H!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