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稿有哪些忌讳?要戒除哪些不良的东西?在这方面可以讲出许多,主要的可以概括这么三条: ; b$ t E) Z! T7 D0 V8 z- n
(一)忌“平”. m. A7 c) r7 ` e6 o; d0 K
“平”,即平淡,观点平淡,语言平淡,通篇一般化,使人听后感到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其主要原因是:⑴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论述也浮在表面。⑵缺乏对当地情况的具体分析,照抄照搬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没有较强的针对性。⑶缺乏对观点、语言的提炼。, a! y& E1 [: W/ K6 Q, i) `9 \
(二)忌“空”
# y. J( N, m x “空”,即空话、套话太多,或只有观点,没有论证;或只有原则要求,没有具体要求、具体措施,没有可操作性。要部署某一项工作,但使人听后仍然搞不清楚要怎样做这项工作。或者没有讲出激励、约束措施,使人感到该项工作做与不做、做好与做不好都没有什么差别。这个讲话就没有意义了。戒“空”,一是要看“实”的东西有没有。如:领导层并未对开展某项工作进行缜密的研究,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仓促上阵动员,起草人员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情况下,起草人员应该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建议和帮助领导同志进行这方面的谋划。二是“实”的东西已经有了,起草人员能否写进去?这就要在谋篇布局和选用材料上下功夫,要朝“写实”的方向努力,要多用“实”的材料,不仅要充分反映领导的具体思路,还要加以补充和完善。
9 c) \( }0 n3 Z; ~ (三)戒“长”( Q* [$ t$ M- k+ @- Q# x3 X$ X
“长”即动辄洋洋万言,啰里啰嗦,拖泥带水,短话长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节奏都在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提出“戒长倡短”的要求。在这方面,也要学习毛泽东,他的名篇《为人民服务》只有 800 多字,里边讲了许多名言;他在1957年接见团的三大代表时的讲话只有143字,其中还讲了“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的警句。
. \( U9 P8 {2 s) n6 ^
; P' [2 Y" b& u( J: h
" V; D+ e! x& k* I. K' h8 k 关于材料问题需要强调的两点是:第一,材料要积极用,但要服从、服务于讲话的主题和观点,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用理论、语录和中央指示要少而精,不要代替自己的阐述;用各种事例要选用最能说明观点的最典型的事例,要用得贴切,不要以此冲淡了观点;用典故、比喻、古语及群众语言,要用得自然,恰如其分,不要勉强、生硬。第二,用材料,就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古人讲写文章要“厚积薄发”,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只有大量占有材料,使用材料时才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才能用上最好的材料。所以,担负起草任务的工作人员,必须十分注重对材料的搜集、摄取和积累。要多读书、多看文件资料、多搞调查研究、多接触群众,不断丰富自己的“材料库”,逐步做到库存丰厚,常备不乏。
3 s. ]6 I% _( `' }3 P |